房企融资成本榜,最低3.55%,最高9.71%
本次的统计共计选取了38家房企,国央企房企整体领先民营房企,前十名民营房企占比仅10%,前二十占比25%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:地产人才官(ID:dichanzp001)作者:地产君
本次的统计共计选取了38家房企,部分规模房企没发年报,数据没法获取。
同时,分别以6%以内、8%以内、8%以上为门槛,将其分为三个梯队,用绿、橙、黄表示。
其中深绿、绿色、浅绿,依次表示融资成本4%、5%、6%以内,越绿代表融资能力越强。
在三道红线榜上,国央企虽然打头阵,但是在各个档位的占比相差并不大。
融资成本榜就不一样,国央企业优势非常明显。
国央企房企整体领先民营房企,前十名民营房企占比仅10%,前二十占比25%。
企业性质不一样,起跑线不一样,不好放在一起比较。
下面,我们将国央企房企化成一个阵营,民营房企化成另一个阵营做比较。
同时,还将粤系、闽系、苏浙系房企放在一起进行了分析。
国央企融资成本分析
央企共计8家,分别是中海、华润、金茂、华侨城、保利发展、招商、保利置业、大悦城。
绿色则代表健康,颜色越深越健康,融资能力越强。
2021年的央企房企平均融资成本为4.26%,较去年降低了0.25%。
中海以3.55%的融资成本位列第一,降幅最大的中国金茂,一年时间降低了0.44%。
华润、金茂分别以3.71%、3.98%紧跟其后,三强的融资成本均控制在4%以内。
国企/国资房企一共有9家,其中包括5家国企、4家国资背景房企,大部分融资成本控制在4.5%-5%之间。
平均的融资成本为4.84%,比央企房企高0.58%,较去年降低了0.43%。
其中融资成本最低和降幅最大的都是万科,一年内从6.13%降低到4.11%,进步非常大。
于此同时,绿地的融资成本不降反增加了0.06%。
总的来说,国央企的融资成本在4.5%左右,优势显著。
民营房企融资成本分析
民营房企共计21家,平均融资成本在6.52%,分别高于央企、国企/国资房企2.26%、1.68%。
其中7家的融资成本控制在6%以内,11家房企融资成本在6%-8%之间,还有3家房企融资成本超过8%。
龙湖以融资成本为4.14%位列民营房企第一名,也是总榜前十名中唯一一家民营房企。
一直以来龙湖都是自律的代名词,连续6年保持绿档,最近还被国家队选为示范房企获得了融资支持。
龙湖不仅仅是圈内人说好,连境内外评级机构也给出了投资级评级。
有制造业背景的美的置业以4.80%成为榜眼。
滨江、仁恒、旭辉分别是民营房企融资榜的第3名、第4名、第5名。
严格来说,仁恒属于外资房企,由于外资房企太少了,就放到民营房企一起统计了。
其中大部分房企一年内都降低了融资成本,降幅最大的是大唐地产,从10.33%降低为9.30%。
也有中梁、正荣、建业融资成本增加了,较前一年分别增长了0.5%、0.3%、0.3%。
总的来说,民营房企在融资成本方面,存在先天性不足。
对于民营房企来说,要足够优秀才能逆天改命。
粤系、闽系、苏浙系融资成本分析
房企也有派系,我们选出了民营房企的粤系、闽系、苏浙系来进行分析。
首先是爱拼才会赢的闽系,标杆当属旭辉了,融资成本仅仅为5%。
大多的闽系房企的融资成本控制在6%-7%,个别两家超过9%。
闽系作风大胆来势汹汹,短时间内迅速崛起,是地产近十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下面是粤系房企,美的、碧桂园独领风骚,这也是被国家队认可的两家民营房企。
碧桂园依旧是规模最大的房企,而美的虽然规模小很多,但是在制造业大股东的支持下,它的底盘很稳。
苏浙房企,这个队伍在数量上没有粤系、闽系房企多。
滨江融资成本最低,只有4.9%,今年来滨江成了网红房企。
它在杭州拿地大杀四方,春节员工福利人人羡慕。
更重要的是滨江的存在让大家看到了另一种可能,很多房企和滨江很像,但是却走不出滨江这样的路。
总结
未来,融资成本有明显优势的房企,优势会更加显著,可能会出现低于3%的融资成本。
而高融资成本的房企,其融资成本可能会越来越高或者维持不变,分化严重。
这些房企由于过高的融资成本会导致利润变薄、甚至亏损,在较长时间段内会面临盈利压力。
现在房地产行业的一大趋势就是毛利率、净利润持续走低,所以融资成本越来越重要。
就是说,融资成本或许不能决定房企的生死,但是它是决定房企活得好不好的一个关键指标。
现阶段,财务稳健的房企无疑拥有更大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