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看香港的“棺材房”,你都不知道自己住得有多幸福!
到今天才知道,原来,香港租金最高的不是中环,也不是山顶豪宅,而是全港十八区里最贫穷的——深水埗。
绝大多数人对香港的印象,都是富丽繁华大都市,鳞次栉比摩天楼,争分夺秒股票场。摩天大楼,名贵跑车?名牌潮牌,高档餐厅?也许都有,但是,在香港繁华奢侈的背后,还有一些真实更是令人绝望。
到今天才知道,原来,香港租金最高的不是中环,也不是山顶豪宅,而是全港十八区里最贫穷的——深水埗。
隐藏在深水埗街头巷尾的,是那些被称为笼屋,劏房,棺材房的居所,这里的房子每尺(约 0.09 平方米)最高租金可达 300 港元,有大约 20 万香港人生活在这种房子里
劏房
标配:厨房、卧室、客厅三合一。
面积通常 ≤ 8㎡。
租金约合人民币2500~4000/月。
劏,意为割,劏房如同内地的群租房,人均居住面积5.7平方米。
每月所得薪水的50%都要用来支付房租和水电费。
很多房子都是厕所和厨房同处一个独立空间。
棺材房
面积≤4㎡,最小的不过1.4㎡,仅仅放得下一张床,人在里面只能躺着,租金约合人民币1600~3200/月,房子已经小到没有足够可利用空间,就开始开发纵向空间,于是棺材房应运而生。
很多在油麻地、深水埗、观塘的人,每晚都是睡在“棺材”房里,每间房约 1.5 平方米,租金约每月 1500 -2000港币,位置狭小的可以超出我们想象,进入房间之后只能直挺挺的躺着,甚至有的连腿都绷不直……还不如棺材。
棺材房的租客各不相同,唯一相同的,是大家都负担不起,一个可以站立的房间,只好过着「弯腰屈膝」的日子。
在这里,家的概念被完全颠覆,所有的活动都只能蜷缩在,这张小小的床上进行。
笼屋
还有一种住所叫“笼屋”,笼屋最早出现在1950年代,它是移民的临时住宿,一张张铁丝网包围起来的床位,就成为了可以居住的笼屋,它们大多存在于深水埗的危楼之中,而住在铁笼里的人,被称为“笼民”。
一个70平米的屋子里,摆放着数十个3层铁笼,里头住有200多人,空气里混杂着烟草、汗水,和老旧房屋的气味。
“笼屋”分布在深水步等旧楼,居民一般是新移民或年长者,联合国也曾斥责,住笼屋是对人类尊严的极端侮辱。
笼屋是一种特殊的居住现象,居住者并不是无家可归,只是以最低的租金来租一个床位,免于露宿街头,据传已有租客在“笼屋”居住了40多年。
近年来笼屋的租金却是一直上升,从几年前的1500元港币,上涨到现在的2800港币,大部分的笼屋居住者,只能依靠微薄的综援金生活。
厕所房
早前更有社交群组,上传一张租屋广告的相片,月租2200港币,租住位于官塘唐楼上床下厕房,上格床大约两呎半(大约0.76米)宽,而床下则是马桶厕所,
表面上,香港的房价郊区大约一万出头,市区也不过四五万而已,可是仔细一算,这个价格就真的有点吓人了,买房?此生无望!,
夜幕下,中环写字楼与平民小屋共存,一如这个贫富悬殊巨大的香港,
唯有真正在一个城市生活过,和一草一木共同呼吸过,才读懂酸甜苦辣人生百态,而这样的故事,还在别的地方发生。
想想城中村,想想用三合板隔开的出租屋。。。
我们时常会有种错觉,
觉得外人的生活很美好~
其实,你,很幸福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