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房贷利率降至4%以下,有近30个城市调整首套房贷利率
近期,多地将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4%以下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已有近30个城市调整首套房贷款利率。优化限购、降低首付、补贴税费、提高贷款额度,逐渐成为调控政策优化的“标准配置”。
近期,多地将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4%以下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已有近30个城市调整首套房贷款利率。优化限购、降低首付、补贴税费、提高贷款额度,逐渐成为调控政策优化的“标准配置”。
多地持续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。
——降低买房成本。
1月5日,央行、银监会发文,决定建立首个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。截至目前,已有近30个城市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,不少二线城市开始执行首套房贷最低利率3.8%的政策;在部分三四线城市,个别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已经开始执行3.7%。
部分地区还实行税费补贴,支持特定群体购房。乌鲁木齐出台新政,首次购买130平方米以下新房的购房者享受50%契税补贴;河南省荥阳市对符合条件的首次购房青年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,6月30日前购房可享受30%至40%契税补贴;安徽省六安市规定,多子女家庭购买144平方米以下新房,可享受50%的契税补贴。
有些城市买房还送优惠券。2月4日,宁波海曙区推出“买房送汽车家电券”活动,总金额2000万元。可送单套最高价值18万元的优惠券,购买者可凭优惠券在区内指定商户购买汽车、家电,有效期三个月。
——降低购房门槛。
多地优化限购政策,东莞、荥阳暂停执行住房限购政策;部分二线城市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群体购买第三套房。长沙规定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可以购房,可以增加一套购房指标。
此外,长沙、济南、绍兴等二三线城市针对特定购房者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。比如绍兴对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分别提高了20%和30%。
——让买房更方便。
为了加快购买流程,让消费者放心购买,很多地方都实行了“货到付款凭证”。例如,根据河南省规定,1月1日起,全省规划范围内新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预售商品房项目,将全面实行“交房即证”,有效解决人们关注的不动产权证书“办证难”问题。
深圳、武汉等地支持二手房“带抵押过户”:在二手房交易中,在卖方未还清贷款、抵押未解除的情况下,买卖双方可以选择二手房“带抵押过户”模式,加快二手房交易进程。
部分城市二手房市场出现回暖迹象。
二手房市场往往被视为楼市的“晴雨表”。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,二手房企稳速度快于新房市场。2023年1月,全国二手房市场也保持了一定的交易热度。
柯睿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全国11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比去年春节增长29%,出现回暖迹象。从成交数据来看,青岛、东莞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均实现正增长,成都、苏州、佛山、杭州、深圳等9个城市成交量超过2022年春节2月。
根据RealData的统计,1月份贝壳50城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.2%,为2021年8月环比下跌以来的首次。50个城市中约有60%在1月份止跌,涵盖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等重点城市群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三四线城市出现了久违的购房需求上升的迹象。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,春节期间,三四线城市逆势翻红,28个三四线城市住宅成交量同比上涨13%。
业内人士认为,虽然部分城市楼市出现好转迹象,但对于更多城市来说,2022年深度调整后,市场预期仍然较低,楼市仍有待回暖。柯睿发布的2023年1月中国房企销售百强榜显示,1月房企销售依然低迷,销售规模同比下降33%。该机构分析认为,销量大幅下滑是因为楼市降温趋势的惯性;另一方面,个别房企的滞销项目也拉低了整体数据。
增强信心,稳定预期,促进住房消费
对于供大于求、去化压力明显的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远郊,不少业内人士建议适时调整限购政策,比如降低对非户籍家庭社保缴纳年限的要求;加快人才落户,支持其购买消费。
智库主席陈建议,放宽限贷政策,支持刚需购房和换房者的正常需求。“认房又认贷”的城市可以逐步调整为“认房不认贷”,即只要家庭名下无房,无论过去是否有贷款记录,购房时都应执行首套房贷政策,以扩大居民购买力。
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预售制度改革,出售现房。继续实行预售,一定要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实到位,防止资金抽逃,防止出现新的物业交付风险。
随着市场逐渐企稳,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可能面临新一轮房价上涨,相关政策调整需谨慎。如果因调控政策放松导致价格大幅上涨,将进一步增加购房者负担,并可能引发新的泡沫风险。